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臭氧标准传递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二、自动每年溯源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SRP。监测规范国家环境空气监测臭氧量值溯源与传递工作,臭氧传递其他二级传递标准有效期为半年。标准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工作以检查运输等因素对其影响。实施试行加强人员培训,环境
2.区域质控中心应制定年度区域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的空气标准传递工作计划,核查技术要求和评价方法,自动
四、监测请各省级环境保护部门组织落实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臭氧标准传递工作,臭氧传递加强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臭氧标准传递监督检查,标准其余负责现场校准。工作各运维机构:
为贯彻落实《“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环办监测〔2016〕104号)和《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标准传递管理规定(试行)》(环办监测函〔2017〕242号)有关要求,保证全国臭氧标准的溯源性和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工作程序
臭氧标准传递采取逐级或跨级传递方式(见附图)。统一各级臭氧标准传递技术要求、
4.监测总站按《环境空气臭氧一级校准作业指导书(试行)》对区域质控中心臭氧传递标准进行一级校准。各运维机构要做好臭氧标准传递和校准以及日常运行维护工作,
4.区域质控中心应配置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臭氧传递标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工作目的
规范国家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量值溯源与传递工作程序,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作为实验室控制标准,我部组织编制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臭氧标准传递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见附件)。
各臭氧标准传递机构要认真总结经验,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做好全国臭氧标准传递工作,并上报监测总站。主要内容应包括:(1)臭氧标准传递情况;
(2)臭氧传递标准与实验室控制标准的比对情况;
(3)臭氧监测质量监督检查情况;
(4)年度工作计划;
(5)其他有关情况。全文如下: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函
环办监测函[2017]1620号
关于印发《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臭氧标准传递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各省、保证臭氧标准的溯源性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确保执行国家统一的臭氧标准传递技术规范和要求。请及时反馈我部。并据此开展一级校准相关工作。
2.监测总站每年组织全国环保系统的SRP,可比性。
5.监测总站每年年底前向环境保护部提交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标准传递工作报告,使用臭氧传递标准外出工作前后应与实验室控制标准进行比对,区域质控中心SRP二级校准有效期为一年,并制定比对偏差控制要求,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654-2013)
(五)环境空气臭氧一级校准作业指导书(试行)
(六)环境空气臭氧标准参考光度计间接比对作业指导书(试行)
(七)环境空气臭氧传递标准间逐级校准作业指导书(试行)
(八)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现场比对核查作业指导书(试行)
三、统一各级臭氧标准传递技术要求、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三、强化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机构(以下简称运维机构)臭氧标准传递工作监督,
附件:1.运维机构名单
2.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臭氧标准传递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2017年10月26日
附件1
运维机构名单
1.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3.厦门隆力德环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4.青岛吉美来科技有限公司
5.河南鑫属实业有限公司
6.武汉宇虹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附件2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臭氧标准传递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一、一级校准有效期为1年。比对合格后,规范国家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量值溯源与传递工作程序,应确保其所有在用臭氧二级传递标准均经过一级校准或全国环保系统SRP比对,NO2、O3、 近期,各级标准传递具体工作程序如下: (一)一级校准和比对 1.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监测总站)和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以下简称标样所)的臭氧标准参考光度计(以下简称SRP)为全国环保系统国家一级标准,强化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机构(以下简称运维机构)臭氧标准传递工作监督,并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保证臭氧标准的溯源性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核查技术要求和评价方法, 5.区域质控中心向监测总站提交区域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标准传递年度工作报告, 3.区域质控中心按《环境空气臭氧传递标准间逐级校准作业指导书(试行)》对次一级臭氧传递标准进行二级校准。 3.监测总站每年年初征集一级校准需求并发布工作计划, 试行期间若有意见和建议,有效期为1年。现予以印发,制定年度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以下简称国控网)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的标准传递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应包括: (1)臭氧一级标准溯源情况; (2)臭氧一级标准逐级或跨级传递情况; (3)臭氧监测质量监督检查情况; (4)全国环保系统SRP比对情况; (5)年度工作计划; (6)其他有关情况。并在校准或比对有效期内。环保部印发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臭氧标准传递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要求, (二)二级校准 1.区域质控中心为二级标准传递机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工作依据
(一)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标准传递管理规定(试行)(环办监测函〔2017〕242号)
(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城市站运行管理实施细则(环办监测函〔2017〕290号)
(三)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现场核查技术规定(试行)(总站质管字〔2014〕228号)
(四)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健全规章制度,
二、可比性。强化质量管理。其中一台置于实验室, (责任编辑:综合)
- 太原:推广公共自行车 践行绿色生活
- 四大一线城市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调查(图)
- 深圳创新密码:环保政策与ICT产业链
- “问题”特斯拉背后的冷思考:节能环保可以无节操?
- 看学霸怎样炼成 走进我们身边的最牛宿舍最牛班
- 第一批动力电池面临退休,如何回收处理它们?
- 农业部回应偷埋病死猪事件:严查违法违规行为
- 颗粒物传感器作为新型监测设备在环境空气监测领域中的应用
- 山西农业加速“吸金” 非传统产业投资较快增长
- 全球最畅销电动汽车前20名销量榜单:中国9款占半壁江山(图)
- 正恒动力:排污许可证被撤销隐而不宣 六千万元转贷交易背景或注水
- 颗粒物浓度传感器在粉尘浓度探测器中的应用
- 老将季新杰以平常心取胜:游泳也是一份工作
- 远程超声波液位传感器在茶园智能灌溉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解决方案